以赛促创 以创促学 引爆校园科技创新热潮
发布时间:2021-05-21 19:18 文章来源:内蒙古日报初夏时节,万物勃发。由内蒙古科协、内蒙古教育厅主办的第七届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内蒙古赛区复赛在内蒙古科技馆举办,从9所高校、62所中学的1600支初赛队伍中脱颖而出的54支参赛队伍展开最后的较量,最终5支队伍晋级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总决赛。
以赛促创,以创促学。大赛引爆青少年科技创新热潮,全区各地校园内处处洋溢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浓厚氛围,学生们的科技梦想在这片土壤中发芽、生长、繁茂成林。
赛场“玩”出大学问
赛场上,选手们展开奇思妙想,比拼创新设计。在风能利用比赛现场,一块薄板、几根塑料管和几个小轮子组装而成的简易小车,看似十分简单,但被他们“玩”出了大学问。选手们发挥其无限的想象力,为各自的“战车”设计了形态各异的风帆。通过实战比拼,看看谁的“战车”在风力的作用下扬“帆”行进的距离最远、承载的砝码最多。
“比赛过程蕴含着很多知识。风帆的受力面积、角度等都影响行驶效果,因此同学们在结构设计上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内蒙古科技馆科技交流部部长杨冬梅说。
“我们的‘战车’经过2个多月的反复实验,不断改进,最终寻找到了最佳方案。”内蒙古北方重工第三中学的学生孔怡丹边展示自己的“战车”边介绍,“就拿车身部分来说,我们就尝试了众多材料,最终选择了承重力强、自重轻的KT板。”
大赛现场,不仅有身经百战的老将,还有初出茅庐、跃跃欲试的“少年侠客”。
“第一次参赛不求取得好成绩,只希望自己的创意作品得到大家的认可。”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初一年级学生刘旭男兴奋地说。
创意作品展示现场,自动摄像巡逻车、智引机器人、激光传声仪……一个个作品“脑洞大开”、创意满满,仿佛走进了创新梦工厂。
内蒙古医科大学的选手赵浩辰感叹:“这次参赛看到了这么多精品力作,深受触动。创新绝不能关起门来搞,而是要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本次大赛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展示自己的机会,而且也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
“很多作品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比如汽车转向变速系统、盆栽自动浇灌器、智能分类垃圾箱等。这些作品贴近生活、实用性很强。”首都师范大学教授赵国忠评委说,“本次大赛重点关注前沿科学技术及科学教育理念的应用与普及,考察青少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手实践能力。学生们在参加此类大赛的过程中可以提升创新创业能力,为以后创新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
合力打造创新梦工厂
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那么,如何激发青少年的科学好奇心?怎样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面对这些问题,社会各界都在行动。
家庭是培养创新教育的第一场所。
谈到何时对科技制作产生兴趣时,参赛选手孔怡丹说她的创新启蒙来自于小时候过生日时爸爸送给她一个亲手制作的棉花糖机。“那时,我就感受到了科技的魅力,认为科技可以改变生活,科技可以带来快乐。从此,我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立志成为科研工作者。”孔怡丹说。
学生的创新热情不仅源自于家庭的启蒙和引导,也源自于学校的培养。
“憋着一股气,逢赛必上。”这是孔怡丹团队的追求。课堂外,团队成员扎进学校的实验室潜心学习和研究。在他们的背后,专业指导教师的指导让这支团队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关。
“我们一直特别重视对学生科技创新的培养。学校不仅创建了科技社团,还配备了专职的科普教师团队,定期组织学生开展科技科普活动。此外,还在科协的协助下,设立了科创实验室。目前,全校科技创新氛围十分浓厚,很多学生都报名参加了各种科技创新大赛而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孔怡丹的指导老师王志英认为,科技创新大赛为科技后备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支撑,为青少年体验科学之美、创新之妙搭建起广阔舞台。通过参赛可以让学生们进一步深化所学知识,在玩中长智慧、有创新。
如今,走进全区各地的校园,一堂堂科普课各具特色,精彩纷呈、妙趣横生;一批批创新实验室如雨后春笋建立起来。
据了解,近年来,为普及科普知识、提高青少年科技素养,自治区教育部门和各级科协组织大力推进基础设施规范化、科普工作常态化,基层科技场馆建设和科普设施建设不断加强,为全区各学校提供了丰富的科普展教资源,把科技教育贯穿到青少年成长成才的各个阶段。
内蒙古科技馆馆长额尔德尼介绍,科技馆基于馆内科普资源,不断丰富科普教育形式,通过研发展厅教育活动、设计科学课程、开展科技馆进校园活动、引进和创作科普剧、举办特效电影展映等活动,强化我区青少年科学兴趣的引导和培养,培育更多掌握科学方法、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开展科技放飞梦想、科学那达慕等特色科普教育活动6000多场次,为更多创新人才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